|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748|回復: 2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这个撒了18年的谎,美国人自己都不想圆了

[複製鏈接]

1017

主題

1

好友

3185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4-28 15:48
  • 簽到天數: 17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
    金錢
    4032
    威望
    3185
    主題
    1017
    樓主
    發表於 2021-4-19 18:11:34




    中国青年网
    关注

    昨天21:09


      一个在众目睽睽之下,撒的弥天大谎,能瞒多久?
      美国给出的答案是,18年。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解放”伊拉克人民为由,发起了伊拉克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电视直播的战争,关注度空前。
      18年来,美军从未彻底离开伊拉克的土地,时至今日,所谓的“化学武器”,仍没有找到。美伊最近的一次会谈中,美国承诺将所余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
      这场战争,似乎要“不明不白”地结束了。
      在过去18年,拆穿这个谎言的尝试从未间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站了出来。
      一位是2003年参战的美国士兵杰西卡·林奇,她在国会上作证,揭露了美军的谎言。
      第二位,是美国退役四星上将克拉克,他在2007年接受采访时提到,就连美军的高级军官,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第三位,是美国现任副总统哈里斯,她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提到,美国过去的战争,其实都是“为石油而战”。
      谎言背后的真相似乎越来越清晰。
      从林奇到哈里斯,无论是参与战争的士兵,还是美国军方高层,甚至是和这场战争没有交集的美国领导人,都不愿再为这个谎言粉饰。
      如今,这个谎言即将走向终点,然而18年前它是缘何而起,这个谎言的代价又是什么?



      图上的女兵,就是杰西卡·林奇。2007年4月24日,对于她来说,是个决定人生命运的日子。
      在这之前,她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是《新闻周刊》的封面人物,她的事迹也被好莱坞拿去,改编成电影上映。
      那天,她去国会作证。顷刻间,所有的荣誉离她远去,她的身份发生了180°的反转——现在,她是美军的“败类”了。
      时间拨回到4年前,2003年4月,美国军方公布了一名叫做杰西卡·林奇的19岁女兵,在伊拉克战场的英勇事迹。
      林奇所在部队遭遇伏击,在这样的情形下,林奇顽强抵抗,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而后又拼死肉搏,直至被俘。不久,美军获得的情报称,林奇被俘后,受到了虐待与强暴。
      为了维护人权,美军决定派出海豹突击队与特别救援小组,“拯救女兵林奇”,CNN的摄像师,也被允许参与到这场救援行动,并进行全程拍摄。
      几天后,CNN拍摄到的片段,震撼人心——美军特种部队在夜色和炮火的掩护下,乘坐直升机破窗而入,将满身是伤的林奇救走。
      拯救林奇的行动,极大地提振了美军的士气,消息传回国内,更是一片欢腾,就连道琼斯指数,也因此上涨了2.7%。
      12天后,林奇被接回美国治疗,她受到了众多美国民众的欢迎。当月,她成为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人物。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也宣布,要将林奇的经历,拍成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在短短7个月后,就被安排上映,它也成为美国发动这场“正义之战”的象征。
      同军方和媒体的狂热不同,事件的主角林奇,却显得异常沉默。当欢呼声消散,人们开始回顾这场行动时,真相陆续浮出水面。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遭遇伏击后,林奇乘坐的军车被炮弹击中,撞向了另一台汽车,两车相撞,才是林奇重伤的原因。
      而伊拉克的医护人员救了林奇。在得知美军要“营救”林奇时,伊方还主动表示,可以暂时撤离相关人员,为美军提供钥匙,接走林奇。
      但美军拒绝了这个提议,放着大门不走,反而要“英勇”地破窗而入。参与救治林奇的医生回忆称,美军打的是空包弹,因为他们知道医院里,并没有敌军。
      即便这样,美国特种兵仍在高喊,“快!快!快!”但事实上,当时最紧张的,是医院的工作人员。
      整个过程,就像是在片场拍电影。林奇的故事,是一个美军精心包装,用来哄骗美国人的谎言。
      美军想要通过塑造伊拉克“践踏人权”的形象,来证明自己发起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其实,早在2003年年初,在美军的授意下,美国媒体就开始为军事行动“造势”。《纽约时报》称萨达姆在其执政的23年期间,使伊拉克陷入中世纪般血腥的屠杀,还向邻国输出恐怖主义。



      ▲《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使用了“大屠杀”这样血腥的描述
      而2003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认为,萨达姆与“9·11”袭击有关。但实际上,美国中情局检查了过去20年的2万份文件,没有找到萨达姆和基地组织的任何联系。这个数据背后,都是美国媒体的“功劳”。
      战争即将打响时,美军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除了同参谋们制定作战计划,也同时制定了一份12页的“采访须知”。
      拉姆斯菲尔德告诉500多名美国随军记者,不准问英美的伤亡情况,不准问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
      当被问及为什么军队决定让记者加入部队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里克·朗是这样说的,“战争其中一部分是信息战。因此,我们将尝试主导信息环境。”
      即便这样,在战争爆发后,还是有不少美国记者遭了殃。美国电视记者菲尔·斯麦克只是传回了一些实况画面,就被美军以报道“太具体”为由,赶出了伊拉克。
      美国民众看到的,都是一些“片面的、被精心安排过的”画面。
      而此时,伊拉克电视台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的,却是伊拉克平民的死伤画面。这些画面,激发起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也让美国的人权大旗摇摇欲坠。
      美国要继续以“人权”的面目示人,而林奇,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于是,这个因枪卡壳而一枪未发的女兵,成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而她在伊拉克的医院受到精心照料,还有护士唱歌给她听的经历,也变成了受到“虐待”的“悲惨遭遇”。
      但成为“英雄”的林奇,知晓着事情的真相,这种撕裂,每天折磨着她。四年后,她鼓起勇气,在美国众议院的听证会作证,表明自己的“英雄事迹”全部都是美国军方编造和操控的,“他们利用我来象征某些东西”。
      这就有了上文的那一幕,林奇戳穿了美国军方的谎言,而她,也成了美军所谓的“败类”。
      林奇人生真正悲惨的片段,不是在伊拉克的战场,而是在美国国内。
      她参军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家里支付不起学费,二是她的家乡,是美国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参军是她所剩无几的选择之一。
      但她最初的愿望,是当一名幼儿教师。
      这场战争,改变了林奇以及很多美国人的命运,同样,它也改变了伊拉克人民的命运。



      2003年4月5日下午,美军第3机步师下属的一个坦克营沿着高速公路,就这样一路开进了巴格达市区。
      途中,美军只遭到了零星的抵抗,短短几个小时内,美军就占领了萨达姆的新总统府。巴格达,成了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
      迎接美军的,不是黑枪和巷战,而是欢呼。巴格达民众走上街头,向美军挥手致意。他们欢呼的,是即将到来的“人权”与“自由”。
      战前,美国就声称,美国的目的是为了推翻萨达姆的统治,“解放”伊拉克,还伊拉克人民以“自由”。美国政府还承诺,将向伊拉克民众提供所需要的药品和食品,并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繁荣自由的新伊拉克。
      “推翻”与“重建”,这种情绪在萨达姆雕像被推倒的那一刻,达到了高潮——在伊拉克人的帮助下,美军的坦克,将巴格达市中心天堂广场上的萨达姆铜像拉倒。
      领头的人叫做朱布里,当时,他挥动着铁锤,砸向水泥底座。尽管他的手因用力过猛而流血,但他自己,“感到很高兴”。
      对于当时的伊拉克民众而言,这个场景,预示着美好时代的到来,他们相信,美国会信守承诺,而伊拉克的未来,也会更加光明。
      铜像被拉倒22天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发表演讲,声称美军及其盟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代号为“解放伊拉克”、后改名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宣告了胜利。
      美军的行动结束了,而伊拉克人民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总台《深度国际》制作的特别节目《战争黑洞——美国制造的人权灾难》,在时隔多年之后,重现了伊拉克真实的场景。
      巴士拉是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战略要地,为了迅速打败敌人,美军使用了贫铀弹——这是一种非人道武器,却被美国在战场上滥用。
      贫铀弹中含有辐射物,当战场的硝烟散去,辐射物的扩散,却始终没有停止。
      巴士拉的一条公路,曾经被美军轰炸过,而今,它的名字变成了“死亡公路”。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将巴士拉的一条公路,称为“死亡公路”
      据统计,美军在伊拉克境内引爆的贫铀弹超过3400吨,也就是说,平均每平方公里,都有将近8公斤铀化合物遗存。
      伊拉克环境学者拉缇芙在接受《深度国际》采访时表示,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研究,癌症及与辐射相关病症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十万人里有一个患者。
      而伊拉克的患病率,要高出600倍,并且,仍在不断升高。
      号称为人权而战的美国,却极大地践踏了人权。
      放射性物质会引发细胞突变,而铀的衰变是45亿年。这也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这不是简单的轰炸,而是种族灭绝。
      贫铀弹,只是美军在伊拉克侵犯人权行径的缩影,美军的侵略,同样剥夺了伊拉克平民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战争期间,美军共向伊拉克投放了2.7万多枚炸弹,几乎完全地摧毁了伊拉克的基础设施,伊拉克民众,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轰炸同样炸毁了伊拉克的石油管道,而这是伊拉克当时唯一可以获取外汇的方式,这也意味着,伊拉克的经济,几近崩盘。
      各种武装势力开始在伊拉克盘踞,之后,伊拉克又爆发了内战,枪炮声成为了伊拉克的常态。持续恶化的安全局势使得伊拉克的失业率高达60%。
      战乱又引发了频繁的暴力事件,平均每周,伊拉克境内要发生1000多起的暴力事件。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一项报告称,伊拉克的“脆弱性”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超过53%的居民食不果腹、近75%的15岁以下儿童为了帮助家人获取食物而不得不辍学工作。
      由于缺乏学校建筑资源和资金援助,伊拉克的孩子们没有校舍,只能用“公交课堂”替代。
      伊拉克战争结束4年后,当年推翻萨达姆雕像的朱布里又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在谈及伊拉克这4年的变化时,他说的最多的词,是后悔:
      “现在的每一天都比过去更糟糕。”
      后悔,已经为时已晚。一些伊拉克人想过补救——伊拉克议员萨拉姆·沙姆里曾经要求美国做出赔偿。
      权威国际机构估计,美国的入侵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0亿美元,重建伊拉克基础设施和房屋的费用为120亿,合计起来至少要赔偿200亿美金。但这些要求,最终都石沉大海。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9年伊拉克人均预期寿命68.9岁, 排名121位——低于战前。
      这场战争也导致20-25万平民死亡,250万伊拉克人民成为难民,流离失所。
      这些人权灾难的根源,是美国,为了制造这场灾难,美国政客,蓄谋已久。



      时间回到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后,很快,中情局就锁定了元凶——基地组织。但这时,左边图上的这个人——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们要想想,要用何种方式,把萨达姆·侯赛因牵扯进来,攻打伊拉克。



      ▲拉姆斯菲尔德写给手下的字条上,有“SH”的字样,这是萨达姆的姓名缩写
      当晚,恐袭发生12个小时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发表全美电视讲话:
      今天,我们珍视的自由受到了攻击,我们不会区别对待,区别对待那些犯下此种行动的恐怖分子和为他们提供庇护的人。
      最后这小半句,就是特意加上去的。美国要先给伊拉克“定罪”,至于证据,慢慢“找”就好。
      很快,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拿出了两份“相关情报”,其中一份,是从捷克情报部门那里“听说”的,讲的是“9·11”其中的一名劫机者,曾于5个月前,在布拉格同伊拉克情报部门的高官见面。
      这份被拉姆斯菲尔德当做宝贝的情报,也受到了中情局的关注,他们在调查后发现,这个人当时还在佛罗里达州服刑。



      ▲这是中情局局长约翰·布伦南写给总统的信件,信上提到,来自捷克的情报有误
      眼看着中情局这么“不上道”,一个月后,拉姆斯菲尔德在国防部成立了“特别计划办公室”,自己“搜集”情报。
      这个办公室最先盯上的,是来自阿富汗的战俘。
      在办公室成立之时,副总统切尼就从小布什那里拿到一份秘密授权——阿富汗俘虏不需要再上民事法庭,而是接受美国国防部的军事审判。
      在用了几种“手段”之后,拉姆斯菲尔德就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名叫做阿勒利比的战俘招供,萨达姆曾经为基地组织提供过化学武器训练。
      根据这份“证据”,一个多月后的2002年1月20日,小布什发表国情咨文。他在演讲中,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
      从那天后,美国的高官、美国的媒体,都在重复着同一个信息:
      萨达姆拥有并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已经成立了“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别委员会”,在长达7年多的核查中,光是核查小组,就有几千个,伊拉克几乎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
      这些小组中,有不少是美国中情局安插的情报人员,但他们仍没有找到任何证据。
      这时,小布什开始要求国会授权发动对伊战争。而国会,需要中情局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NIE)——这是最高级别的情报报告。
      中情局局长特内特,成了关键。
      面对国会的质询,特内特的回答是,还没对伊拉克做评估报告,暂时没收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
      几天后,《纽约时报》登出一则消息,伊拉克拥有特质铝管——这种材料,通常被用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媒体都曝出来了,中情局却毫不知情。国会立即敦促特内特,尽快完成对伊拉克的情报评估。
      2002年10月,这份千呼万唤的报告,终于完成了。这份报告,基本都是些七拼八凑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新的“实锤”。
      正如美国退役四星上将韦斯利·坎内·克拉克提到的,他回到五角大楼问曾经的下属,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克拉克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
      但在美国政客的眼里,内容,并不重要。就在报告提交国会的几天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通过了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决议。
      效率高,说明蓄谋已久。美国为什么非要跟伊拉克过不去呢?
      一个关键细节也许能说明一定问题。
      2000年9月,伊拉克宣布弃用美元,采用欧元和其他币种进行石油交易结算,并呼吁其他产油国也这么干。
      这等于触碰了美国的“逆鳞”,正如现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前几天所说,多年以来,美国发动的战争,都是“为石油而战”。伊拉克,自然成了美国迫切想要除掉的“眼中钉”。
      走完国内流程后,2003年2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正式向全世界提交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43天后,战争打响。伊拉克人民持续18年的苦难,开始了。
      与伊拉克有着同样遭遇的国家,还有越南、利比亚、索马里、阿富汗、叙利亚……
      背后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而美国使用的,也是相同的方式。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以制造“人道主义灾难”为由,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2001年,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出兵阿富汗。战争导致3万平民死亡,7万平民受伤,1100万阿富汗民众成为难民。在付出如此惨重代价之后,阿富汗的局势,反而更为动荡。
      2011年,美国宣称要给利比亚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推翻了卡扎菲政权。而利比亚的内战,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2017年,美国声称要“阻止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空袭叙利亚。660万叙利亚人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亡。
      美国总统发“檄文”,美国情报机构“制造罪证”,美军及其盟友进行“精准打击”,这么多年来,美国早就形成了一套流程化的模式,并把这些模式,运用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据不完全统计,从二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共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占到81%。
      这就是美国,一个打着民主和人权旗号发动战争,最终导致了惊人的人道主义灾难的国家。
      而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的美国,却没有丝毫羞愧,并借着“人权”的名义,投身于下一处战场。
      18年前,美国以“自由”之名,攻打伊拉克。18年后,美国以“维护稳定”之由,迟迟不肯从伊拉克撤军。
      但美国应该清楚,这个世界的祸乱之源,正是美国自己。
      来源:玉渊谭天


    0

    主題

    0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8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273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672
    貢獻值
    1092
    金錢
    53105
    威望
    13554
    主題
    0
    沙發
    發表於 2021-4-19 22:47:20
    地球人都知道,美国人有多伪善

    0

    主題

    1

    好友

    2384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10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392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21915
    威望
    2384
    主題
    0
    板凳
    發表於 2021-4-20 18:59:30
    文章可以缩短些
    請大家多給發帖者支持,有您們回應支持,才有動力去發貼!

    0

    主題

    1

    好友

    1399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無聊
    2020-2-14 05:37
  • 簽到天數: 2 天

    [LV.1]初來乍到

    推廣值
    0
    貢獻值
    1
    金錢
    2716
    威望
    1399
    主題
    0
    地板
    發表於 2021-4-20 23:26:17
    請善用帖子右下角舉報鍵,來檢舉有害網站/垃圾/宣傳帖,每個舉報會有金錢增加。
    石油美元,谁敢威胁就发动战争在所不惜。
    不要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論壇需要你的分享才能成長!!

    1

    主題

    0

    好友

    2408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2023-6-30 01:47
  • 簽到天數: 159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494
    威望
    2408
    主題
    1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5#
    發表於 2021-4-22 10:39:49 來自手機
    自己欺骗自己????

    1

    主題

    0

    好友

    1749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4-25 01:14
  • 簽到天數: 1595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4740
    威望
    1749
    主題
    1

    文明人 回文勇士 中學生 高中生 男生勳章

    6#
    發表於 2021-5-6 08:50:07
    一袋洗衣粉
    不要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論壇需要你的分享才能成長!!

    4

    主題

    2

    好友

    7016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無聊
    5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98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183
    金錢
    27532
    威望
    7016
    主題
    4

    中學生 文明人 回文勇士 男生勳章 簽到達人 高中生 大學生 教授 簽到勳章 伴壇終老

    7#
    發表於 2021-5-7 11:04:15
    他也没什么代价,人家国家也是毁了,圆不圆也就那么回事

    8

    主題

    0

    好友

    543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3 天前
  • 簽到天數: 763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378
    威望
    543
    主題
    8
    8#
    發表於 2021-5-30 09:24:08
    又能如何呢
    不要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論壇需要你的分享才能成長!!

    0

    主題

    1

    好友

    2384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10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392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21915
    威望
    2384
    主題
    0
    9#
    發表於 2021-6-1 20:06:01
    信息和科技足够发达才能干出这种坏事
    請大家多給發帖者支持,有您們回應支持,才有動力去發貼!

    4

    主題

    1

    好友

    1435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4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92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1423
    威望
    1435
    主題
    4
    10#
    發表於 2021-6-1 20:14:59
    美国人有多伪善
    不要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論壇需要你的分享才能成長!!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1 20:23 , Processed in 0.2500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