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言論]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及感悟500字

[複製鏈接]

38

主題

1

好友

106

積分

小學生

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7-3 06:49
  • 簽到天數: 13 天

    [LV.3]偶爾看看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344
    威望
    106
    主題
    38
    樓主
    發表於 2021-6-29 18:59:26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及感悟500字:
    在世俗道德要求下,人具有两面性。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的官场行为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官的两面性。一面是孔孟经典思想教导的仁义道德,一面是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觉得不存在善恶。善恶是道德要求为评价标准。抛开道德,人性存在弱点,这些弱点正是生存的需要产生的利己主义。
    要克服人性的弱点,需要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明朝更多的是以道德要求去评价一个人行为的对错,缺乏制度体系规范管理和行为。一群文官集团把持朝堂国家,没有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势必造成人性弱点的爆发,愚民教育、表里不一。读此书,才知道张居正、海瑞、戚继光并不是课本上描述或大众普遍认为的形象,但也不能凭此书描述,就一票否决了这些历史人物。读后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告诉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在能客观。
    儒家道德思想不再符合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心学,李贽对社会、自我带有冲突的哲学思考。紧固思想、反对社会新生事物、培养愚民,违反社会发展的规律,这种意识必然阻碍社会发展。
    儒家认为有修养的人是谦虚的。但放到社会发展的背景中,过分谦虚使人猥琐,适当骄傲使人成功。但并不是说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都是虚伪的。道德与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16 15:57 , Processed in 0.01282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