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48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量子研究交叉融合促创新

[複製鏈接]

1142

主題

1

好友

3673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昨天 10:31
  • 簽到天數: 21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3
    威望
    3673
    主題
    11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6-5 18:19: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2013年,连续空缺3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花落以中科院院士赵忠贤和陈仙辉为代表的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和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表彰他们在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能取得这一成果,陈仙辉认为,得益于国家研究中心从制度上促进交叉融合。他以自己所做的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为例,在凝聚态物理中,材料是推动物理发现的基础,而材料的合成、设计、制备都涉及化学,对学物理的人来说隔行如隔山。而在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物理系教授陈仙辉几乎每年都招收一名材料或者化学背景的研究生。

    “来了之后再学习物理,培养出来自然而然就是交叉型人才。”陈仙辉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为培养复合型交叉人才作了很好的探索,也为国家研究中心的学科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由于在原始设计上横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信息5个一级学科,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在专业选择上的自由度大大提升,不同专业的学生和导师可以双向选择,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屡见不鲜。

    同样从研究生招生中受益的还有中科院院士、材料科学家俞书宏,他从国家研究中心招收了多名生物和医学背景的研究生,从事仿生材料的研究,希望从基础研究的角度降低生物质材料化学改性的成本,将其逐步推向应用。

    俞书宏表示,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通过设立研究部聚焦重要研究方向,把各个领域的优秀课题组汇集到一起,提供稳定经费支持,形成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对于如何促进交叉,罗毅的回答出乎意料的简单:自然形成。“交叉不是拉郎配。”他说。

    在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历任主任都善于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氛围,通过物理聚集产生化学反应。氛围有了,合作自然就来了。

    分子医学研究部主任周荣斌是一位“80后”教授。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自己从事免疫学研究,跟化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家都有交叉合作,“回国以后几乎每项研究成果都是合作产生的”。

    例如,Ⅱ型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但动物实验发现,靶向免疫细胞的小分子药物对糖尿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周荣斌等人另辟蹊径,跟化学家合作进行小分子药物筛选,希望能找到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方法和药物。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则需要纳米技术的配合,对特定细胞、器官定向给药。

    在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每周都有各种学术报告和活动,不同研究组之间的“串门”是常态。每年的学术交流大会,更是一次学术盛宴。“能聊出很多火花。”周荣斌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1-10 07:48 , Processed in 0.01111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