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18|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银兵之物质结构光子说

[複製鏈接]

67

主題

0

好友

962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5:10
  • 簽到天數: 1117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30
    金錢
    56
    威望
    962
    主題
    67
    樓主
    發表於 2015-4-12 14:21:10
    光生万物万物就是光
    物理 周银兵
    冥想思辨得玄机,格物致知明天理, 千差万别本相同,天地万物人合一。 周银兵。男。78年10月生于湘潭,自幼爱好物理和哲学,现就职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供电段汨罗供电工区 414400 966005@sohu.com zhouyb_8@163.com 本文基于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得到了比较系统的关于质量,能量,光子,电子和物质的观点!得到了比较好的物理结果!提出基本实物粒子(电子,中微子)是光子的黑洞态学说。导出电子的相对论质速关系式和光电统一方程将引力电力写进统一的数学方程式。解释了电子静质量和动质量的本质就是电子中光子动质量。提出了一种利用一定数目具有一定动能(动质量)的正负电子和正反中微子及其相互间的电磁和弱力作用来组构粒子的理论设想,得到了质子和中子的半径,计算出核力的大小和强度,解释了核力的短程饱和性。解释了原子核在发生核反应时静质量变化的本质和内在机理,解释了各种核现象!
    2002年完成《论粒子的构造及核力的本质》 在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一定数目具有一定动能(动质量)的正负电子和正反中微子及其相互间的电磁和弱力作用来组构粒子的理论设想,从理论上估算出了中子和质子的半径及所谓核力的大小和强度,解释了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静质量发生变化的物理机理,解释了核力具有饱和短程性的原因及各种核反应。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个设想呢?今天物理学统一的困难,表面上是物理实践受条件限制而使对现象规律的理解仅仅趋向于唯象性的数学方程的描述。由于物理概念上的形而上学和片面性导致概念在逻辑上的不统一性进而造成逻辑建构统一体系的失败,使一部分的人甚至放弃对物理世界统一理解的追求!这对研究者来说是不幸的而可悲的!对物理学的研究来说也是可怕可叹的! 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毫无疑问是非常密切的。物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关系的重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大一个范围是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的!在具体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系及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方法于具体的物理学理论时由于理解得不深刻运用得不彻底时常又受到原有思想的影响和在原有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概念的束缚而导致物理学理论进展缓慢!有鉴于此,笔者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物理学进行了全新的有机联系基于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性,结合相关知识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 正负电子,正反中微子作为已知的基本粒子是实验所确证的,也是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所要求的,从哲学的层次讲,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思想也是统一的,可以说我的理论设想是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在理论物理中的体现和应用。不仅得到了相当好的物理结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物质世界简单,和谐,对称,统一的美,除了哲学上的思考我的理论设想也基于以下的实验事实: 一,各种实物粒子的衰变物和正反粒子的灭反应产物只是正负电子,正反中微子,光子(光子作为电磁场的产物与电子是统一的)没有找到所谓的自由夸克。 二,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和质速关系式, 三,正反物质在质子和介子及分子等物质层次上,在实验上没有找到具有相同数量的证明,即正反质子正反介子,正反分子,在数量上并不相等,而这违背了对称原理的要求。可是在电荷上实验又证明正负电荷完全中和对称。 因此假设正反质子,正反介子由正负电子,正反中微子构成是最自然的,最合理的。 2006年我又进一步完成了(物质结构光子说)基于相对论的质能观和时空观,光子和电子的相互转化的事实,以及物质及其运动的统一性和联系性的哲学观点,提出了关于电磁作用,弱力作用。强相互作用。万有引力作用的新的统一理论,提出基本实物粒子(电子,中微子)是光子的黑洞态学说,2012年进一步导出了光电统一方程l将引力电力写进一个统一的数学方程将引力常数电力常数基本电荷光速普朗克常数精细结构常数以及圆周率写入一组统一的数学方程组,揭示了光子与实物粒子(电子和中微子)的内在统一性,指出了光子的动质量m=hv/cc与实物粒子(电子,中微子)惯性质量的本质上的统一性!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基础上由光子的动质量推导出电子和中微子的质速关系式!揭示了质量的本质及起源!万有引力的起源以及他与光子的内在关系!从而将粒子物理学完全建构在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为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和物质及其运动的统一性和联系性的哲学观点找到了全新的科学佐证!按照现代物理学,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我们所选取的参照系来说的!从相对论的角度讲按照物质结构光子说的理解,所谓静止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光子以恒定的运动速度为基础,以某种特定的状态(黑洞态,组合态)为表现形式,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表现出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绝对性则可以理解为不论光子处于何种状态,也不论何种物质结构层次其基本构成物光子相对任何选取的参照系都具有恒定不变的绝对的运动速度c!从这个角度讲所谓具有静质量的物质(电子中微子以及由他们组合成的粒子物质)只是光子的某种特殊的状态组合的产物。它即具有静止的相对性,也具有运动的绝对性!它是这个统一的联系的光子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一种状态,一种表现形式! 按照物质结构光子说所有物质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就是光子黑洞态及其组合态所表现出具有静质量的物质一种就是弥散分布的静质量为零动质量为hv/cc的光子表现为所谓的场,具体讲就是所谓电磁场而黑洞周围的弯曲时空就表现为所谓的引力.光子在黑洞中做顺时钟圆周运动和逆时钟圆周运动的区别及其附带产生的辐射光子运动的区别就是产生粒子正反特性及其正负电荷特性和自旋特性的根源 。 按照物质结构光子说。一定频率的光子首先通过黑洞化产生出正负电子和正反中微子!一定数目具有一定能量的正负电子和正反中微子由于时空的不对称分布组合成各种实物粒子!所谓物质有限可分是说电子和中微子是具有所谓静质量的最基本的实物粒子其他实物粒子是他们的组合!实物粒子只能分解到电子和中微子电子和中微子再分解下去在物理上就没有实物粒子的基本特性比如质量电荷的物理意义了!本质上讲电子中微子只是光子的黑洞态!我们除了用正反电子或者中微子发生湮灭反应将其转化为光子!我们不可能通过所谓高能粒子撞击来改变电子作为光子黑洞态的本质!只是改变电子或者中微子的动能或者说黑洞态光子能,光通过黑洞化产生出正负电子对和中微子对!一定数目具有一定动能的正负电子正反中微子通过时空的不对称分布构成各种粒子和实物!反过来实物要转化为光子必须通过正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来实现!这些大量不对称分布的正负电子中微子破坏了单对正负电子的湮灭条件故湮灭反应难于发生!我们要实现物质变为光!要么制造出反物质使他们发生湮灭反应!要么改变现有物质的结构使大量不对称分布的正负电子的分布发生根本变化也可以实现物质变光!但是这样需要我们用大能量改变质子中子结构这在目前还难于实现!在理论上光变物质逆过程也可以发生!比如光生正负电子对及各种所谓介子等实物粒子! 学习过相对论的都清楚相对论在推导时是基于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性的基本假设!所谓相对时空观也是基于上述基本原理推导出的!我现在要问,为什么我们将实物质体运用到以基于光或者说电磁波(光速不变性)和相对性原理推导所得到的洛仑兹变换式中时居然对实物体同样是有效的呢?这种有效性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基本原理和事实呢?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这个基本的原理或事实,我们凭什么将这种运用看作是认识论上的必然的必要的和必须的呢?而这种运用的有效性意味着什么? 从逻辑学的角度讲相对论是基于两个基本原理一相对性原理二光的光速不变性导出的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就是将光或者说电磁现象纳并到相对性原理之下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与相对性原理统一起来!我们始终不要忘了没有光的光速不变性就不会得出相对论体系!没有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也不会得出相对论从这种意义上讲相对论本质就是建立在光(电磁场)的基础上的。所研究的本质上就是光(电磁场)!相对论在粒子物理学的成功运用,恰恰表明粒子物理学没有超出相对论的范围。粒子的本质没有超出光(电磁现象)的范围,从量子论的角度理解,光或者说电磁波都是由一份份的光子构成的!这就是我试图将光量子与实物粒子统一起来建立物质结构光子说的基本出发点!我相信实物与光子在事实上的统一性是我们将实物质体运用到以基于光或者说电磁波(光速不变性)和相对性原理推导所得到的洛仑兹变换式中时居然对实物体同样是有效的根本原因!所谓实物粒子不过就是光子的某种状态!我的研究表明电子中微子就是一定频率光子的黑洞态而各种静质量大于电子静质量的实物粒子就是由一定数目具有一定动能动质量的正负电子和正反中微子构成! 如果我们认为电子间的引力和静电力都起源于电子中做圆周运动的光子,引力由电子中光子自身固有频率表征,静电力由电子中的光子做圆周运动的频率V表征,V=C/2tr,r为电子的黑洞半径。则两个电子间引力强度与静电力强度之比等于两个电子(以e1,e2表示)中电子e2中的光子本身固有频率与电子e1中光子做圆周运动的频率之比乘以精细结构常数的倒数的一半。既: Gm1m2/Ke1e2=(1/2a).(v2/v) (1)式 m1为电子e1质量m1=hv1/cc m2为电子e2质量m2=hv2/cc v2为电子e2中光子本身固有频率 v=c/2tr (v为电子e1中光子做圆周运动的频率,r为电子e1的黑洞半径=2Ghv1/cccc) a为精细结构常数 由(1)式可以推得 Ke1e2= ahc/2t (t为圆周率)c为光速 e为电子的单位电荷)反过来,只要m1为电子e1质量m1=hv1/cc m2为电子e2质量m2=hv2/cc v2为电子e2中光子本身固有频 v=c/2 tr (r为电子e1的黑洞半径=2Ghv1/cccc)那么由ke1e2=ahc/2t可以推得 Gm1m2/Ke1e2=(1/2a).(v2/v).同理可以证明:当m1=hv1/cc m2=hv2/cc v1为电子e1中光子本身固有频率 v=c/2 tr (r为电子e2的黑洞半径=2Ghv2/cccc)那么由ke1e2=ahc/2t可以推得 Gm1m2/Ke1e2=(1/2a).(v1/v).既两个电子间引力强度与静电力强度之比等于两个电子(以e1,e2表示)中电子e1中的光子本身固有频率与电子e2中光子做圆周运动的频率之比乘以精细结构常数的倒数的一半。 Gm1m2/Ke1e2=(1/2a).(v1/v)当m1=hv1/cc m2=hv2/cc v1为电子e1中光子本身固有频率 v=c/2 tr (r为电子e2的黑洞半径=2Ghv2/cccc)或者Gm1m2/Ke1e2=(1/2a).(v2/v)当m1=hv1/cc m2=hv2/cc v2为电子e2中光子本身固有频率 v=c/2 tr (r为电子e1的黑洞半径=2Ghv1/cccc) Ke1e2= ahc/2t (t为圆周率)c为光速 e为电子的单位电荷) 这一组数学方程可以揭示在电子间G,h,v1,v2.K,e1,e2,a,,c,t的关系也就是引力。电力,电子中光子频率v,光速c,h,圆周率t,以及精细结构常数a的密切关系! 引力与电力强度的比值是有实验依据的!这些实验证据从实验的角度证明光电统一方程所揭示的引力电力和光的自身固有频率和光子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形成的黑洞态的圆周运动及精细结构常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感谢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大学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李政道副主任周光召)邀我参加物理研讨会,感谢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邀请,因经费原因不能成行实为遗憾,感谢南开大学的何会文博士的邀请加入博士部落,(可惜已经关闭)感谢NAST国科社区的高洪山老师,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长吴水清老师上海ufo俱乐部秘书长黄红新等众多网友老师的转载推荐,感谢中科院郝柏林院士,清华大学量子专家龙桂鲁教授,学着王庚法老师,同乡学着胡柯老师等众多老师的回信鼓励!感谢美籍物理学者复旦大学特聘物理学教授张操老师道义上的支持!感谢十多年来众多老师网友的支持鼓励!感谢各位老师各位网友的批评指教和评论!感谢cctv央视网,新浪网,科学网(这个网站的学术自由度和宽容度还远远不够,没有文凭学历背景的网友没有资格申请博客,只能在个人学术成果展示栏发文在其他栏目发文跟帖都会被删除,我就是因为在其他栏目和博客上多发了几条邀请欢迎帖就被封号,据说这是一个带有官方色彩的网站,这就是官科网的作为和做派!)光明网,百度,天涯网,googel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凤凰网,网易,NAST国科社区,中华论坛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网等等众多网站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五无白丁好猖狂,问天询地访八方。
    玄机天数今何在?恍恍箴言留几行。

    1

    主題

    0

    好友

    6138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該用戶從未簽到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28
    威望
    6138
    主題
    1
    沙發
    發表於 2015-4-12 15:19:12
    写的是个啥呢,请问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16 18:02 , Processed in 0.01276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